蓝沙首页  >>>   文章  >>>   Solo——第三种男女生活方式

  
  
  

Solo —— 第三种男女生活方式

马振骋

    这是一种减法,是一种减下来的数不知到哪儿去的减法,经过仔细复核却透露出一种“新单身者”的存在。早在1982年,法国进行全国人口统计,获知从1975年以来同居的法国人人数增加了6%,这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。只是在同一个时期,结婚成家的法国人人数下降了19%。问题是这13%的差额人数到哪儿去了?这些年龄超过25岁的法国人有13%既没有结婚,也没有同居,他们怎么啦?难道跟爱神丘必特闹上了别扭,保持贞节,独身主义,选择冷冷清清过日子?

    事实当然不会如此。这些成年男女既不结婚,也不同居;而是组成一种新型的单身集团,第三类单身,那是不结婚,不同居,而与一名固定的、忠诚的异性保持密切关系,同时依然生活在各自“小家庭”内的单身男子和女子。他们跟人数众多的同居者不同,他们就是不愿跟心上人组成一对,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。他们是放单的恋人,在英国被称为“分居共过”,在法国被称为“半同居”,还有一个更形象化的字眼,叫Solo(原意是独奏、独唱)。

    Solo的出现,使人类大发明的一夫一妻制又开了一个缺口。在法国,不管怎样,对一夫一妻制从来没有提出过异议。当然,两性关系和婚姻制度不断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风俗,每个阶段都要增加一点弹性系数,但是一男一女一旦决定一起生活,那么同桌而食、同枕共衾,总是一条亘古不易的真理,就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没人表示怀疑。但是现在出现了这些成年人,不顾自己的感情如何升温,咬紧牙关要一个人过日子,使这条真理发生了动摇。现在三个成年人中有一个不跟异性一起过。那么这会不会引起爱情危机?事实好像恰恰相反,这就是令人莫名其妙的地方。这是因为在现时代,要男女两人成为一对的唯一理由是爱情,正是这点使大家迟迟不能下决心结合在一起。一位社会学家说:“从前恋爱却没法做爱,如今做爱却无心恋爱。”

    这种两人一起又形不成一对的生活,是有其经济和感情上的原因的。学习年限延长,就业年龄推迟,一般青年愿意住在父母家,还依靠父母的抚养。15——25岁年龄层的青年76%住在父母家。至于找到工作的幸运儿,他们忙于爬社会的阶梯,还无心成家,免得到了晚上,在家庭餐桌前两人相对草草吃一盆勃区第细面条。这些年轻的成年人可以有一名爱情伴侣,但是爱情伴侣只要占用有限的时间和不多的空间就够了。于是在婚姻与同居之后又慢慢出现了第三条道路——Solo

    西方青年把同居看作是结婚前的试验期,现在又发明Solo,这成为同居的前奏,试婚中的试婚。

    第二类 Solo是年约 45岁左右的中年人,他们是过来人,以前结过婚,或者同居过,然后又分手了。像法国俗语说:给热水烫过的猫看到冷水也怕。今日要他们再一次分享两人生活的乐趣,那些嘟嘟嚷嚷的早晨,拌嘴的晚上,到处都是鞋袜和空空如也的冰箱,需要有加倍的理由去说服他们。然而他们有时有一个固定的情人,真正所谓保持一定的距离,各人在各人的家里过日子,要爱情定个时间。这类大龄单身分两家居住,当然谈不上是试婚或前奏,只是充实生活的基本内容。

    伴侣问题专家,《伴侣社会学》一书的作者让-克洛德•卡夫曼说:“这是一种矛盾现象。一方面,结合的愿望从来没有像我们这个社会那么强烈,那么理想化;另一方面,渴望结合的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苛求。作为这两个矛盾的折衷就是大家不组成一对,而把结婚甚至同居推到愈迟愈好。”同居和结婚的候选人面对他(或她)的伴侣,行为愈来愈不像情人,而像消费者。他们两人商量结合事宜,习惯于谈判,讨价还价,还要求保证试用。大家寻求两人生活的好处,也不舍弃单身生活的优点,这样就产生了分居伴侣关系。这是90年代的怪圈。伴侣关系成了一种制度,在这种制度下创造新的规则,树立新的目标,制订新的合约。现代人不能接受这些话:结成伴侣意味着失去对自己命运的驾驭;放弃一部分个人追求,也就是失去自己;在现在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寻找自我。谁也不愿失去什么。

    伴侣关系发生破裂,大部分原因是女性对旧关系有了异议。是她们跟急于作为人妇的前辈相反,她们表示不愿意,要推迟,要拒绝。女人到了一定年龄,对确立伴侣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害怕。如果参照让-克洛德•卡夫曼提出并得到证实的这条规律来看,女人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。一名单独居住的单身女子在职业上成功的机会要比同居的女子多。而同居的女子机会又比结婚的女子多。还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证实,从全体女性来说,女性结合的愈少,女性的职业地位也愈高。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娜迪纳•勒福休,编了一则寓言来说明这个问题:“从前,一个女人要做面包师,必须嫁给面包师;如果嫁给了面包师,也就跟着做女面包师。而今天,不论做社会管理员或当护士,女人需要的只是一张文凭,她不需要嫁人……”

    这才是问题的症结。当代婚姻波折的起因是它不符合当今的经济需要。当初为建立共同生产体而结合,今天要有了爱情才结合。这是好事,但也成了婚姻的一个弱点;男女双方的结合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长期以来的功能性基础,而是愈来愈建立在情爱和性爱的基础上,这样带强烈私人感情的基础有时却更加脆弱。

    法国社会对它的成员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要求:鼓励25-35岁年龄层的男女保持Solo,理解45——55岁年龄层的男女需要感情的康复,然而要求这两个年龄层之间的人放弃单身而结合在一起,生儿育女。

    两个伴侣各人有各人的记事册、生活日程,一周中哪些时间一起过,哪些时间在个人圈子里过(每周平均三个晚上)。各有各的朋友,各有各的电影院,各有各的特殊安排。这一个再也不是另一个的一半(法国古代男人对其妻子呢称:我的一半)。他进入了她的生活,她也进入了他的生活,但是他或她不是唯一进入对方生活的人。大家有共享的生活,有分享的生活;有的话是可以对伴侣说的,有的话是跟朋友说的。有人称之谓“网络式爱情”:家庭网络、朋友网络、工作网络……互不干扰。这是两人世界中各人保持自主的一门新艺术。

    ( 原刊《海上文坛》。本文节选自《巴黎,人比香水神秘》,1997 )

版权所有 © 2002-2016 Mybluesand.com